当前位置 优美丽人 服饰 正文

外贸订单消失后,织造大佬“向内”转身

\”优衣库打喷嚏,我们得了重感冒.\”青岛学达集团(以下简称学达)副总经理王近日忧心忡忡。作为优衣库的国内供应商之一,由于海外疫情的影响,该公司的部分订单被推迟甚至取消。今年第一季度的订单同比下降了30%。

在千里之外的深圳,经营童装外贸企业的李莉(音译)最近也很担心:“一批意大利订单被暂时取消,10多万件衣服堆积在仓库里,只能降价出售。她联系了很多国内服装企业,说我们的外观太简单,尺寸不合适。”

这种流行病带来的经济痛苦正通过贸易从一个国家传播到另一个国家。订单的取消或减少迫使一些从事生产的纺织和外贸企业停止向外扩张,转而寻求新的市场力量。

在疫情下,站在国际大品牌后面的外贸纺织服装厂,一方面转向生产防疫物资的轨道上,另一方面将自己的品牌陆续与网络联系起来,成为各大电子商务平台和直播平台之间的竞争对象,探索C2M(用户直连制造)模式的加速到来已有多年。

第一季度亏损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是中国著名的外贸城市,学达集团就坐落在这里。在2019年16亿元的总产值中,80%是出口业务,日本是主要市场。

王从事对外贸易已经27年了。在过去的一个季度里,他平均每月出国三四次。这是他第一次如此“清闲”。“2月份的国内疫情并没有对我们的生产造成很大影响,因为佘达的整个产业链包括纱线进入、织造、染色、印花、刺绣和裁剪,许多材料都是多年前准备的。主要影响来自3月份全球疫情升级后海外订单的减少。”王对说道。

日本的优衣库、岛屋和丹麦的ONLY都是盛大的海外客户。受疫情影响,许多线下商店已经关闭,品牌制造商也调整了订单。“在优衣库多年前的春季订单中,中国和韩国的订单基本上减少了一半,目前签订的秋季订单数量也比前几年减少了约15%,”王齐贤说。“幸运的是,优衣库要求我们收集前期投入的原材料,并承诺在后续订单中尽可能消化这些库存,否则这部分损失将会相对较大。”

“现在更大的是,从4月7日到5月6日,日本关闭了一个月的商店。最初由于东京奥运会,日本在春季和夏季的订单比往年多。4月份关闭门店一个月,将直接影响明年春夏的订单接受情况。”王告诉记者,疫情对纺织行业的影响可能会持续一整年。

这一坏消息也在3月份开始传到宁波菲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菲科)董事长史允儿那里。菲科集团成立于1992年,开始加工袜子,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定点生产(原始设备制造商,也称为原始设备制造商)和原创设计和制造(ODM)企业,为许多一线品牌,如迪士尼和阿迪达斯。

“从我们的出口业务结构来看,欧盟市场约占50%,美国市场占15%,此外还有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等。对于一些已经发货的订单,付款时间已经延迟了3~6个月。目前正在进行的订单也已经推迟了三至四个月,由于季节的推移,近四分之一的货物已经推迟到明年。三月底和四月初的夏季订单减少了约50%。”石云说:“不仅订单数量受到影响,价格也受到影响。\”平均每件成品下降5%~10% . \”

作为美国服装和鞋类协会(全球服装生产社会责任组织)认证的宁波服装企业之一,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时候,公司的对外加工业务也没有经历过如此大的波动。

然而,奥运会毛巾供应商之一的沃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斯)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尽管东京奥运会已经延期,但毛巾订单没有受到影响,交货日期正常,生产正在加快。”“然而,其他市场的订单也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例如,美国的订单下降了20%-30%,欧洲的订单下降了约10%,”沃斯销售经理戴鹏告诉环球杂志记者。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量为近15年来最低,仅为50亿美元。以去年较低的同比基数为例,降幅仍达到62%,超过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降幅(35.1%),创下了25年来的历史纪录。从1月到2月,累计出口下降了近20%,为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

这不仅仅是国内的情况。3月26日发布的第46期《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通讯》显示,新的皇冠肺炎疫情正在影响全球纺织业:截至3月25日,25%的企业收到了额外订单,约50%的企业订单被推迟或取消(取消订单的数量达到10%),约33%的企业订单被推迟或取消超过10%。仅在孟加拉国,截至3月29日17时,已有1025家工厂报告取消了价值28.1亿美元的8.64亿份订单,影响了约206万名工人的就业。

疫情带来的外贸订单“停止”,使得许多外贸人员每天都要起床,首先检查各国疫情的发展情况。

在青岛服装制造企业的许多服装生产线上,工人们加班加点地从日本优衣库(Uniqlo)订购大量服装。新华社

转向防疫物资市场

最近Fico收到了许多来自欧美老客户的订单,但不是服装订单,而是防疫材料。

2月初,在宁波市卫生局和市经济信息局的号召下,太平鸟、洪都股份、菲科集团等一大批知名纺织服装企业宣布进行口罩和防护服生产线改造。

“2月初,当生产发生变化时,面具和防护服都是手工缝制的。3月15日,两台全自动掩膜机投入使用,改造后的1000平方米10万级清洁车间(即每立方米不超过10万个大于0.5微米的颗粒)投入使用,产量大幅提高。”石云说,“自2月初以来,该集团已生产了1000万一次性防护口罩和20万套防护隔离服,其中500万套出口,15万套防护服。大多数出口客户都是原集团的老客户。”

掩模生产的环境要求必须是100,000级的清洁车间。净化车间的清洁度越高,清洁度值越小(即每立方米颗粒含量大于0.5微米),成本越高。最接近面具生产行业的纺织服装行业,在改革后成为跨境转换的主力军,因为它们大多拥有类似的基础工厂、设备和原材料。这些纺织服装企业充分利用工厂、生产线和工人的优势,最大限度地解决口罩短缺问题。

2月11日,被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派出后,学达也成为当地第一家口罩制造商。“因为我们没有购买口罩机,所以我们生产的所有口罩都是手工缝制的民用防护口罩。”王表示:“公司已经部署了100多名技术工人、8条生产线和4个生产车间来生产口罩。利用缝纫机、胶印机等车间的原有设备,完成口罩生产的全过程。”

切割、缝纫、熔喷布、绝缘棉…经过十几道工序,手工缝制的民用防护口罩源源不断地流入市场。2月中旬至3月中旬,盛大连续生产150万个口罩,为青岛企业复工生产提供了物质支持。“但现在面具生产线已经停止,毕竟,该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服装。”王对说道。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数据,截至疫情爆发后的2月29日,全国口罩日产量达到1.16亿只,包括普通口罩、医用口罩和医用N95口罩。其中,有许多跨境转换企业。根据调查发布的数据,截至3月17日,跨境转换面具企业数量已达到15528家。

毫无疑问,生产防疫材料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外贸订单下降带来的市场冲击,但随着轨道越来越拥挤,问题也随之而来。例如,作为口罩核心材料的熔喷布的价格在过去两个月里飙升。

“价格上涨太快了,”石云说。“当我们在2月份生产第一批口罩时,熔喷布的价格仅为每吨6万多元。第二批涨到每吨12万元,现在已经涨到50多万元。无纺布过去的价格是每吨8000元,但上周是每吨2万元,现在涨到了每吨18万元。”

“不仅如此,现在如果不催货,熔喷布订单将会延期。2月20日,我们订购了5吨熔喷布,当时是每吨20万元,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收到1吨。”采访前一天,石云还去了熔喷布生产厂洽谈交货事宜。

“这些原材料每天都被一个一个地定价,没有办法预测它们。现在许多企业害怕接受订单。因为在与海外客户签署订单时,价格已经达成一致,而另一方也支付了定金,所以如果订单像这样上涨,就会亏损。”尽管如此,石云还是决定完成面具订单,并以商定的价格发货。“他们都是多年合作的老客户。有些已经超过25年了。他们的声誉不能丧失。不过,这批口罩订单将暂停一段时间,但生产线将保留到市场平静下来。”

一些中小型纺织服装外贸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生产口罩、防护服和其他防疫材料方面的大量前期投资,使小企业难以转移生产和承担风险。

2月12日,工人们在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的大型纺织企业即墨集团有限公司的车间制作口罩。新华社记者梁

携手电子商务公司开启C2M时代

三脚架、明基灯、麦克风……无论哈默科技(Hammer Technology)旗下NetRed的创始人罗永好是否在高音平台上首次亮相,属于制造工厂的新零售时代可能真的就在这里。

在外贸的寒冬,工厂电子商务迎来了春天。

3月25日同一天,冰多主页在宁波精品博物馆上线,许多制造企业首次通过直播与消费者沟通。

每隔一个小时左右,宁波服装品牌罗蒙旗舰店的店主就会发出一波红包。这条牛仔裤之前的价格是129元,当天将以89元出售,可以使用10元的优惠券。老板娘说,让受益就是让每个人都关注品牌。

最近,多多与青岛和宁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重点是稳定外贸、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为许多外贸企业提供了新的思路:转向电子商务平台,促进外贸内销。

品多副总裁涌泉表示,该平台将围绕企业的智能生产、数字营销和人才培养实施一系列创新措施,重点帮助一批外向型企业转战国内市场。

四月,西达进入了站台。“外贸工厂大多是生产型企业,缺乏营销人才和国内销售渠道资源。电子商务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们的不足。”王对说道。

在疫情期间,学达集团通过在线平台和直播平台开通了C2M模式,与客户联系。其NICI童装等品牌通过推出微信在线会员秀、微信秒、小节目发布和不同地区的直播,增加了一半被暂停店铺的收入,日零售总额约为20万元。

当疫情迫使外贸企业在网上转型时,互联网和知名工厂正在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事实上,从中美经贸摩擦开始,沃斯股份就开始不断调整国内外贸易比例,积极开展网上合作。”戴鹏说,“C2M直接连接制造商和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大数据,我们可以做逆向市场研究,了解每个地区的销售特点,客户年龄,购买偏好等信息,从而指导生产。”

然而,对于习惯于加工贸易的知名工厂来说,向C2M的转型并不简单。例如,电子商务难以整合制造商的资源,工厂难以优化灵活的供应链。

“外贸清单相对简单。核心是生产和质量,而C2M链更长。生产计划应该通过结合市场、销售和库存来改进。此外,对外贸易不形成库存,收入也相对较快。因此,这家工厂在过去几年里一直享受着“外贸订单”的良好生活。当时,大多数外贸企业没有什么动力去改造C2M。”戴鹏分析。

然而,消费者正在改变和追求个性化的消费表达。即使没有疫情,外贸大订单也在逐渐减少,“小订单回笼快”已经成为纺织服装外贸行业的趋势,对柔性生产的需求越来越强。

2月初,菲科集团等一大批纺织服装企业宣布改造生产线,生产口罩和防护服,成为跨境转换的主力军。菲戈绘图集团

“在过去,几万或几十万件的订单是正常的。现在,一件衣服只有十几件或几十件。这就要求我们对生产线进行灵活的改造。面料、工艺和设备参数将根据生产的款式和产品每天进行调整。”2006年,Fico开始尝试培育自己的品牌FIOCCO。每天盯着消费者数据让石云更早意识到灵活生产的必要性。

柔性生产只是一条生产线,可以生产满足不同需求的产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近年来菲科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卢永贵博士一直在合作,并不断投入研发,试图改造和构建自己的服装数字化智能系统。“一般的工厂装配线是单轨的,设备运行后只能生产一种型号,而我们新开发的生产线是双轨的,可以在生产过程中转换轨道,可以在大订单和小订单之间自由转换。”石云表示,该公司也在加快研发步伐。预计“云上谷数字智能制造项目”将于下半年投产。

无论是转变防疫材料的生产方式,还是通过电子商务扩大国内销售,疫情不仅带来了危机,也给传统的纺织服装外贸企业带来了一个转折点。他们从未像现在这样渴望撕掉“合同制造”的标签。他们渴望通过互联网从幕后走到前台,并通过灵活的生产直接与消费者交谈。

来源:全球杂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优美丽人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