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优美丽人 服饰 正文

丝绸苏州2020 | 缂丝传承人王建江:一心只在经纬间

丝绸缫丝是中国古老而独特的传统编织工艺,不同于刺绣和织锦。用古代的木制机器,一些竹制梭子和桨,彩色丝线通过“断经断纬”的方法。根据图案的轮廓或颜色变化,通过连续换梭和局部回纬的方式编织而成,使其看起来像雕刻的效果,并富含两面

2006年5月,苏州丝织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丝绸被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中国丝织技艺。由于其巨大的耗时,它被称为“一寸丝一寸金”。这种复杂的手工艺品是现代机器无法替代的,在苏州的王氏家族中已经传了六代。襄城区元和御窑村王家的画室里,至今还在使用着八台祖辈传下来的织布机,展示着传统的织法。

从汉墓的随葬品、唐人的日常用品到明清皇帝的长袍,缫丝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的记载。到了清朝,缫丝工业中心已经迁到了苏州和杭州,苏州的祁门外墓、里口和黄桥周围都有缫丝村,家家都有缫丝机,家家都有工匠。王建江,1964年出生于鲁穆县张华村,出生于王的家庭,受家庭艺术的影响

王丝绸家族的前三代都是清廷的工匠。第一代,王金定,专门从事丝绸切割,如宫廷长袍和长袍。第二代王心亭曾为八仙做寿衣,为慈禧太后做于霞。第三代,王金廷的作品《马谷的生日礼物》,于1915年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并获奖。王建江的祖父王茂贤,解放后受聘于苏绣合作社担任技术总监,为抢救和保存古代缫丝艺术,培养新一代接班人做出了巨大贡献。我的父亲,王嘉良,被故宫博物院邀请去修理皇帝的龙袍。王建江和父亲一起参加了这项工作,并采用了一些特殊的龙袍修补技术,达到了“以旧换新”的效果,得到了故宫博物院专家的肯定。王建江与父亲共事多年,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逐渐成为王家的中坚力量。

随着父亲王嘉良跳出传统旧方法的《三星图》、《金丝猴图》、《桃手图》的出版,王建江学到了很多东西,积累了文化遗产,提高了素质。

1997年,王建江在王的家庭工作室工作,与父亲合作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其中许多作品获得了奖项。2006年,他与父亲王嘉良合作,获得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金牌。之后,王建江的“龙袍”和“郑龙”分别获得第五届中国民间工艺博览会金奖和2010年江苏省工艺美术大赛银奖…

王家族的第六代传人王建江,在首都博物馆搜遍全国寻找技艺精湛的工匠,并将复制明万历皇帝“袍服”的艰巨任务交给时,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虽然出土的原始龙袍存在于博物馆的仓库中,但由于风化,原始龙袍已经褪色并破碎成碎片。王建江多次造访,寻找可以复制的线索。

为了与原有的织造工艺保持一致,采用了平纹织造、打结织造、梭织、梭织、信经织造等七种织造工艺,共用脱色丝线6公斤,使用了6000多根孔雀毛和10万米日本进口金丝线,织出的丝绸令人惊叹。王建江等五位王绢纺艺术家花了三年时间才复制成功,再现了400多年前的风采。2012年5月,它成功地为首都博物馆复制了清乾隆十二件金袍,并被首都博物馆收藏。

当丝绸被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中国丝织技艺时,王建江和他的父亲成为代表性的传承人。2010年,王建江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建立苏州丝绸保护研究与实践基地,挖掘失传技艺,传承和传播苏州丝绸织造技艺。

同时,王建江从苏州文化中汲取灵感,广交朋友,开拓新的思路,以缫丝的方式再造了苏州当代书画家的笔墨,在不同的肌理和材料中体现出原始的魅力,并与苏州著名民间艺术家“团扇彩”合作制作缫丝团扇作品,将现代艺术与传统工艺融为一体。

尽管是修旧如旧,王建江还是在过去进行了创新。丝绸不再是皇宫的特殊贡品,而是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存在于民间,为人们所使用,并延伸到日常生活用品,如屏风、圆扇、包、服装等。,甚至试图成为一种时尚潮流,成为金银珠宝的元素。让素有“织圣”之称的古丝绸焕发新的活力。

本月底

王健江老师将把这个神秘的巨系统带到“丝绸苏州2020”[h/]

你想亲自去找吗?

有自己特色的高品质品牌

精彩表演活动

苏州国际博览中心E1馆7.31-8.02

“丝绸苏州2020”展览将与您同在!

专业观众预约报名

专业访客预约登记

大众观众预约报名

公众观众预约了登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优美丽人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华服盛典+国风集市 天猫国潮国风大赏亮相西安大唐芙蓉园

丝绸苏州2020 | 李海龙与吴罗:再织姑苏繁华梦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