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优美丽人 服饰 正文

科技与文化并重 服装企业探寻后疫情商机

迫切转变生产方式,调整经营战略,多渠道整合线上线下营销,推广智能可穿戴服装的应用……纺织服装企业运用“18项技能”应对新一轮皇冠肺炎疫情的冲击。随着复工生产的稳步推进,纺织服装企业开始思考如何在“后疫情”时代抓住发展机遇。中国服装协会最近进行的一项关于产业方向和变化的调查显示,服装企业正从不同角度把握产业创新和发展的重点。

准确把握消费者需求

非接触式消费和“住宅经济”是流行病期间最常提到的工作和消费方式。在这种背景下,服装行业的变化也非常明显。

安徽宏爱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夏爱珍表示,疫情过后,全民健康产业必将呈现爆炸式增长,健康与养生将成为人们未来生活的主题。对于服装行业来说,消费者将更加关注健康功能性服装产品,这将大大加速健康服装行业、功能性服装行业和民用防护用品等产品的爆炸式增长。

江苏阿加斯奇服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凯认为,受疫情影响,人们将注重更简单、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物有所值。因此,企业应该创造高性价比的产品,注重单一产品的质量,提升产品的文化属性,增强顾客的粘性。同时,要做好网上操作,充分整合线上线下,实现在线产品、在线服务和在线设计。

在产品定位的基础上,品牌推广、新的分销渠道布局、消费者服务体验的提升等一系列“组合拳”是企业应该考虑的话题。光大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李杰指出,中国服装品牌应该借鉴国际品牌的经验,努力了解新一代的消费习惯和偏好,及时捕捉和布局适应新消费主义的新营销渠道。例如,当视频直播、商品KOL等销售形式出现并受到年轻消费者的喜爱时,应予以关注并积极布局,使企业跟上时代的步伐,促进品牌的复兴。

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的韩永生教授强调,企业应该建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模式,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开发和引导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建立一个假设的、经过验证的商品管理体系。

数字技术给服装产业链注入活力

“与互联网的高度整合以及在线和离线整合的加速已经成为企业和品牌必须走的道路。”青岛酷特智能有限公司总裁张表示,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需求的柔性生产,直接从源头挖掘,非接触配送等。将在区块链和5G技术的支持下迅速升级和登陆。从渠道的角度来看,流行后,人们的消费观念将发生很大变化,更多的顾客体验将转移到网上,随着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虚拟试衣和远程在线质量测量的应用将成为现实。

在流行期间,与数字技术相联系的数据的智能应用扩展到供应链、制造、研发等环节,促进了中国数字和智能服装产业的集体升级。“在这场流行病之后,服装行业的重组速度加快了。用数字技术赋予企业权力非常重要。”韩永生说。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所副所长邱琼认为,传统产业应该“在线”,互联网企业应该“离线”。纺织服装企业应依托各大电子商务平台的数字化使能,针对各种产业环节和商业场景,打造适合服装行业的数字化云服务平台。企业应突破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全产业链的信息壁垒,培育面向全行业、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数字服务业。

“在大数据智能时代,服装将更加突出时尚感和科技感,通过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实现服装行业的整体提升。”浙江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浙江省服装产业联合会秘书长朱伟明认为,产业技术进步主要包括服装材料创新和服装制造创新两个方面。首先,新材料在服装行业的应用将促进产品的高质量。第二,高科技将渗透到服装业。一些智能机器将取代劳动力。5G、3D打印、激光数字切割、机器人和自动缝纫将逐步应用于服装行业,推动服装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混合劳动技术的转变。

浙江工业大学服装学院教授赵卫国认为,在不久的将来,数字和智能的应用将决定品牌的成长和外观,使品牌更具“亲和力”,对理解顾客有“移情作用”,还将决定品牌与用户之间的亲和力和忠诚度。

品牌文化推动产业振兴。

在居民收入增加的背景下,服装的“必选”产品属性正在下降,可选属性正在增强。服装以其遮盖和保暖的功能,被赋予了更多的精神内涵。对于追求个性和差异化的年轻一代消费者来说,服装已经成为他们思想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外在表现。

“发自内心的内容能打动人。知行合一是服装业文化的重要实践。汉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高敏表示,打动人们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还有产品背后的价值观和理念。

由于新一代消费者的崛起,服装文化和用户价值逐渐成为主流。赵卫国认为,在新的需求关系的驱动下,工业文化的青春、自信、活力和活力形成了清晰的脉络,构筑了时尚文化的新趋势。传统、经典、复古、再造、嫁接、跨界等流行方式为年轻人构建了新的新现象类别,如千年虫、网络朋克、蒸汽浪潮等,为品牌的多元共存提供了不同的选择。“由文化自信、专属自我认同和自我驱动驱动的品牌文化正在年轻一代中释放其力量。它将推动未来品牌文化的认知共识,使其更具活力、更具活力、更具多样性。这将成为工业振兴的文化杠杆支点。”

\”提升服装文化的内涵势在必行.\”朱伟明提出了五点建议。首先,应该建立一个区域性的服装博物馆,通过提炼、继承和创新该地区的服装文化,将当地的时尚基因融入到服装品牌中。二是通过现代设计师的跨界表演和现代科技手段,弘扬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三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文化体系和具有自身体系的服装话语权和设计师评价体系。四是对全国时装周进行区域指导,根据地区的文化、经济和文化特点进行规划。第五是鼓励年轻设计师脱颖而出。服装(时尚)行业需要创新,而不是因循守旧。时装业的规则来自于推动前波的后波。

资料来源:中投投资咨询网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优美丽人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